- 高翊骞 的博客
《燕园梧桐约》
- 2025-7-6 11:23:50 @
《燕园梧桐约》
高翊骞·著
禁止抄袭!!!
抄袭名单:无
第一章:初遇的未名湖风
九月的燕园被爬山虎染成浓绿,未名湖的风卷着博雅塔的影子,在岸边的梧桐树叶上投下晃动的光斑。苏晚晚踩着限量版的水晶底运动鞋,鞋跟敲在青石板路上,发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清脆声响。 她背着最新款的鳄鱼纹包,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包带 —— 不是司机老王请假,而是父亲在家庭会议上拍了桌子:“你既然考上北大,就该和普通学生一样住宿舍、去食堂,别整天让司机跟着。” 结果她不仅在地铁 4 号线被挤掉了新买的星黛露挂件,还在校园里绕晕了方向,手里的《北大校园地图》被风吹得哗哗响。 “同学,需要帮忙吗?” 声音像未名湖的冰汽水,带着初秋特有的清冽。苏晚晚猛地转过身,发尾扫过脸颊,带着她惯用的栀子花香水味,与周围的草木气息撞在一起。 站在面前的男生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 T 恤,领口处有个不明显的破洞,怀里抱着一摞厚得能挡住半张脸的专业书,书脊上《计算机科学导论》几个字旁边,印着烫金的 “北京大学” 校徽。他的皮肤是那种被阳光反复亲吻过的蜜色,鼻梁高挺,睫毛不算长但密度惊人,眨眼时像有小扇子在眼睑下方轻轻扇动,最要命的是那双眼睛,干净得能倒映出身后博雅塔的尖顶。 “我找不到光华管理学院。” 苏晚晚把地图递过去,语气里带着点被宠坏的委屈。她是光华管理学院的新生,却在燕园的胡同似的路径里迷了路。 男生接过地图,指尖划过上面的红砖墙图标:“从这里穿过勺园,绕过临湖轩,再走三百米就是。” 他的指腹带着薄茧,不小心擦过苏晚晚的手背,像有微弱的电流窜过。 “谢谢。” 苏晚晚拿回地图时,发现自己怀里的星黛露玩偶耳朵上沾着片梧桐叶 —— 刚才转身时蹭到的。 男生弯腰捡起那片叶子,叶脉清晰得像幅工笔画:“你的兔子沾了秋天的叶子。” 他用两根手指捏着叶子边缘轻轻扯掉,动作轻得像在拈起未名湖的荷叶。 “它叫星黛露。” 苏晚晚下意识地纠正,随即又觉得没必要,便转移话题,“我叫苏晚晚,光华管理学院的。” “林宇,计算机系。” 男生抱着书往旁边挪了挪,给她让出更宽的路,“我正好往那边走,可以带你一段。” 苏晚晚注意到他胸前的校徽 ——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,林宇。走路时,他怀里的书露出最上面一本,是《算法导论》,封面上有密密麻麻的批注。 “上周开学典礼,你作为新生代表发言了?” 林宇突然开口,耳朵微微发红,“你的英语演讲很流利。” 苏晚晚愣住了。那天她穿着高定礼服裙,站在百周年纪念讲堂的台上,用流利的英语念着演讲稿,满场的掌声里,从没想过会有人记住自己的声音。尤其是这个看起来和金融圈毫不沾边的工科男生。 路过临湖轩时,林宇指着门口的紫藤萝架:“春天这里会开满紫色的花,很多人来拍照。” 苏晚晚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想象着繁花满架的样子,脚步慢了半拍。林宇停下来等她,阳光穿过梧桐树叶落在他肩头,像撒了把碎金。 到光华管理学院门口时,林宇把书往怀里紧了紧:“到了。” 苏晚晚接过他递来的地图,发现上面被用铅笔标出了最佳路线,从宿舍到教学楼,甚至连食堂的位置都画了小叉子。“谢了。” 她转身跑进大楼,跑到二楼楼梯口时忍不住回头,看见林宇还站在梧桐树下,抱着书的背影在阳光下缩成小小的一团,像株沉默的向日葵,背景是波光粼粼的未名湖。
第二章:图书馆的古籍香
苏晚晚在北大图书馆第三次绕到古籍部时,高跟鞋的细跟终于卡在了木质地板的缝隙里。她咬着牙想把鞋拔出来,结果鞋跟 “咔嗒” 一声断了,整个人踉跄着往前扑去,正好撞在一个坚实的后背。 “小心。” 熟悉的声音传来,苏晚晚抬头看见林宇扶着她的胳膊,另一只手还按着桌上的笔记本。他今天穿了件浅蓝色衬衫,袖口卷到小臂,露出的手腕上有道浅浅的疤痕,像条褪色的红线。旁边的书堆上放着他的校园卡,照片里的他戴着黑框眼镜,比现在看起来更青涩。 “又是你。” 苏晚晚站稳后,发现自己的真丝裙摆勾在了对方的椅子腿上,“燕园是不是就你一个计算机系的?” 林宇帮她解开裙摆的线头,目光落在她断掉的鞋跟上:“我宿舍有 502 胶水,31 楼离这里不远。” 他指的是计算机系的宿舍楼。 “不用了。” 苏晚晚单脚跳到靠窗的座位坐下,把断了跟的鞋踢到桌底,“你知道《全唐诗》的线装本在哪吗?老师说要找乾隆年间的刻本。” 林宇从书架第三层抽出一函深蓝色封皮的书,函套上有烫金的书名,边角已经磨损发脆:“是这个,上周我帮导师查资料时见过,里面夹着 1952 年的借阅卡,有季羡林先生的签名。” 苏晚晚接过书,指尖触到函套上凹凸的云纹,突然发现书里夹着片银杏叶书签,采自西门附近的百年银杏树,叶柄处还系着根细细的红绳。 “你的书签很好看。” “去年在静园捡的,” 林宇翻开自己的笔记本,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流程图,“夹在书里能防潮,还能当书签。” 苏晚晚看着他写字的手,食指第二节有个厚厚的茧子,应该是常年握笔磨出来的。阳光穿过彩绘玻璃窗,在他的笔记本上投下彩色的光斑,他的睫毛在光斑里轻轻颤动,像停着只透明的蝴蝶。 “你在看什么?” 她忍不住凑过去,闻到他身上有淡淡的洗衣粉味,混着古籍特有的陈旧纸张气息。 “机器学习导论,” 林宇指着其中一页,“这里讲了个很有趣的模型,能通过算法识别古籍里的异体字,比人工辨认快十倍。” 苏晚晚噗嗤笑出声:“再快能有我们中文系学生认得准?” 林宇没说话,只是拿过她的草稿纸,用铅笔在上面画了个简单的神经网络图,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:“你看,就像这样…… 输入一千个样本,它就能记住九成以上的异体字写法。” 他的声音很低,带着胸腔的震动,苏晚晚听着听着就走了神,目光落在他颤动的睫毛上,突然觉得计算机好像真的没那么枯燥。 夕阳把未名湖染成橘色时,林宇合上书本,帆布包被他一拎,发出哗啦的响声。苏晚晚看见里面露出半截印着北大校徽的保温杯,还有个用橡皮筋捆着的塑料袋,里面装着两个刚从学五食堂买的肉包子。 “去实验室?” 她想起计算机系的学生总是泡在实验室。 “嗯,今晚要调试程序,” 林宇把书放回书架,“估计要待到凌晨。” 苏晚晚看着他转身的背影,突然说:“我知道勺园那边有 24 小时营业的咖啡厅,比实验室的速溶咖啡好喝。” 林宇的脚步顿了顿,回头时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:“是吗?那…… 下次可以一起去?”
第三章:实验室的烟火气
苏晚晚站在计算机系实验室门口时,引得路过的学生频频回头。她穿了条香奈儿的格纹裙,手里拎着个精致的保温桶 —— 里面是张妈早上刚做的水晶虾饺,特意用保温桶装着,怕在地铁上凉了。 “你怎么来了?” 林宇穿着白色实验服,正在调试一台服务器,看到她时手里的螺丝刀差点掉在地上。 “路过,” 苏晚晚把保温桶放在桌上,目光扫过满墙的代码屏幕,“张妈做了虾饺,我吃不完。” 实验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哄笑,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吹了声口哨:“林宇,女朋友来探班啊?” 林宇的脸瞬间红了,手忙脚乱地把她拉到角落:“别听他们胡说。” “我本来就是来给你送吃的。” 苏晚晚打开保温桶,虾饺的香气立刻弥漫开来,与实验室里的电子元件味形成奇妙的混合。 林宇快速拿了双一次性筷子,又从抽屉里翻出个干净的盘子:“你也吃点,刚出锅的吧?” “张妈五点就起来做了。” 苏晚晚靠在墙上,看着他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虾饺,吹了吹才放进嘴里。他吃东西的样子很斯文,嘴角沾着点汤汁也没察觉。 “比学五食堂的蒸饺好吃多了。” 林宇的眼睛弯成了月牙,“学五的饺子皮总是硬的。” 苏晚晚忍不住笑了,从包里拿出张湿巾递给他:“嘴角有油。” 林宇接过湿巾擦嘴,耳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。他指了指桌上的一个机器人模型:“这是我们组做的,能识别语音指令,还能帮着拿书。” “真的?” 苏晚晚来了兴趣,“那你让它去拿本《诗经》试试。” 林宇输入指令后,机器人慢悠悠地滑到书架旁,精准地抽出一本《诗经》递过来。苏晚晚接过书,突然觉得这个满是代码的地方也没那么冷冰冰。 晚上九点,实验室突然跳闸,整个房间陷入一片漆黑。苏晚晚吓得尖叫一声,下意识地抓住了身边的林宇。 “别怕,应该是功率过载。” 林宇的声音很稳,摸索着找到手机打开手电筒,“我去看看总开关。” 手电筒的光柱里,苏晚晚看见他熟练地检查线路,手指在黑暗中灵活地操作着。很快,灯光重新亮起,林宇额头上沾着点灰尘,眼镜也歪了。 “好了。” 他扶了扶眼镜,对她笑了笑。 苏晚晚的心跳漏了一拍,突然觉得这个在代码世界里游刃有余的男生,比任何富家公子都更有魅力。 离开实验室时,林宇送她到宿舍楼下。月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,苏晚晚的高跟鞋在青石板路上敲出清脆的声响,林宇的帆布鞋则悄无声息,像只温顺的大型犬跟在旁边。 “你的虾饺很好吃,” 林宇站在女生宿舍门口的梧桐树下,“谢谢。” “不客气。” 苏晚晚踮起脚尖,把自己的发绳解下来,系在他的手腕上,“这个给你,防辐射。” 那是根镶着水钻的发绳,在月光下闪得耀眼。 第四章:百周年讲堂的星光 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的灯光璀璨,苏晚晚作为中文系代表,要在迎新晚会上朗诵诗歌。她特意提前去实验室找林宇:“晚上来看我的表演好不好?” 林宇正在写代码,闻言敲键盘的手指顿了顿:“我组里的程序今晚要上线测试……” “就半小时,” 苏晚晚拽着他的袖子晃了晃,“结束后我请你去吃西门烤翅。” 林宇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,终究还是点了点头:“好。” 晚会后台,苏晚晚穿着白色的长裙,正在化妆。她的室友突然指着门口:“晚晚,你看谁来了?” 林宇站在门口,穿着件不太合身的黑色西装 —— 那是他从学生会借来的,头发梳得整整齐齐,手里还捧着束包装简单的向日葵,花束里插着张卡片,上面用代码写着 “print (' 我来了 ')”。 “好看吗?” 林宇走到她面前,有些局促地问。 苏晚晚的心跳漏了一拍,化妆师笑着打趣:“北大的才子配佳人,真般配。” 表演结束后,林宇在后台等她。苏晚晚刚换下长裙,就被他拉到未名湖畔。月光洒在湖面上,像铺了层碎银。他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:“这个给你。” 里面是条银项链,吊坠是个小小的书本造型,上面刻着 “PKU” 三个字母。“我攒钱买的,” 林宇的声音有些紧张,“知道你喜欢看书。” 苏晚晚刚要说话,手机响了,是母亲打来的。“晚晚,表演结束了吗?我和你爸爸就在讲堂外面,想请你的朋友一起吃个宵夜。” 苏晚晚愣了一下,随即高兴地说:“好啊,我们马上出来。” 挂了电话,她对林宇说:“我爸妈想请你吃宵夜。” 林宇的眼睛瞬间睁大了,有些慌乱:“这…… 不太好吧?” “没事,我爸妈很随和的。” 苏晚晚拉着他的手就往讲堂外走。 门口,苏晚晚的父母正站在路灯下等他们。看到林宇,母亲笑着走上前:“你就是林宇吧?晚晚经常提起你,说你很厉害,会写程序。” 父亲也伸出手:“年轻人,不错。走,我们去吃点东西,聊聊天。” 林宇紧张地和苏父握了握手,脸颊通红。苏晚晚看着他的样子,忍不住笑了。
第五章:餐桌上的家常话
宵夜选在一家环境雅致的粤菜馆。席间,苏父和林宇聊得很投机,从计算机技术聊到北大的历史,从未来的发展聊到当下的学业。 “小林啊,听晚晚说你在做一个二手书交易的小程序?” 苏父给林宇夹了个虾饺,“很有想法啊。” 林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:“就是想方便大家,还在试运营阶段。” “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可以跟叔叔说,” 苏父温和地说,“我们公司有技术部门,或许能给你一些指导。” “谢谢叔叔。” 林宇感激地说。 苏母则拉着苏晚晚的手,小声问:“晚晚,你是不是喜欢小林啊?” 苏晚晚的脸瞬间红了,点了点头。 母亲笑着拍了拍她的手:“喜欢就好好相处,小林这孩子看起来踏实稳重,是个好孩子。” 林宇正好听到母女俩的对话,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,耳根都红了。 这顿宵夜吃得很愉快,没有丝毫的尴尬和压力。临走时,苏父拍了拍林宇的肩膀:“好好加油,年轻人。在北大要好好学习,也要照顾好晚晚。” “我会的,叔叔阿姨。” 林宇认真地说。 回去的路上,林宇还沉浸在刚才的氛围里,不敢相信苏晚晚的父母竟然这么开明。“你爸妈真好。” “那是,” 苏晚晚骄傲地说,“我爸妈一直都很尊重我的选择。” 月光下,两人的影子依偎在一起,温馨而美好。
第六章:燕园深处的相伴
从那以后,林宇和苏晚晚的交往更加自然了。苏晚晚的父母偶尔会来学校看他们,请他们吃顿饭,问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。他们从未干涉过两人的感情,只是默默地关心和支持着他们。 林宇依旧每天在课堂、实验室和兼职之间忙碌,苏晚晚则陪着他,有时在实验室外等他到深夜,有时帮他整理资料。他们在燕园的小路上散步,在未名湖畔看书,在图书馆里自习,日子过得充实而幸福。 有一次,林宇的小程序遇到了技术难题,连续几天都没解决。苏晚晚看他愁眉不展的样子,拉着他去了静园。“别着急,放松一下,说不定灵感就来了。” 他们在草地上坐着,阳光洒在身上,暖洋洋的。苏晚晚给林宇讲着《诗经》里的故事,林宇静静地听着,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。突然,他猛地站起来:“我知道该怎么解决了!” 说完,拉着苏晚晚就往实验室跑。 看着林宇兴奋的背影,苏晚晚笑着摇了摇头,也跟着跑了起来。 很快,林宇的小程序问题解决了,用户越来越多,还获得了学校的创业扶持基金。他拿着证书给苏晚晚的父母看时,苏父欣慰地说:“小林,好样的,有闯劲。”
第七章:毕业季的梧桐约
大四那年,林宇凭借优异的成绩和科研成果,被保送北大计算机系直博,还拿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机会。苏晚晚也通过了本校中文系的保研面试,即将继续她的古代文学研究。 毕业晚会那天,他们坐在百周年纪念讲堂的看台上,苏晚晚的父母也来了,坐在他们旁边。 “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吗?” 苏晚晚靠在林宇的肩膀上。 “当然记得,” 林宇笑着说,“你拿着地图在未名湖边转圈,像只迷路的小鹿。” “才不是!” 苏晚晚轻捶了他一下,“我那是在欣赏风景。” 晚会结束后,林宇拉着苏晚晚走到那棵他们初遇的梧桐树下,苏晚晚的父母远远地看着他们,脸上带着微笑。 林宇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,单膝跪地:“苏晚晚同学,从第一次在燕园的梧桐树下见到你,我就喜欢上你了。这四年,我们一起在图书馆熬夜,一起在实验室奋斗,一起走过燕园的每一条路。谢谢你一直陪在我身边。你愿意…… 让我陪你走接下来的路吗?” 盒子里是枚简单的银戒指,内壁刻着两个小小的字母 ——“P” 和 “K”,连起来是 “PKU”,也是他们名字拼音的首字母。 苏晚晚的眼泪掉了下来,她用力点头:“我愿意!” 林宇把戒指戴她的手上,站起身,紧紧地抱住她。 苏晚晚的父母走过来,母亲笑着说:“真是太好了,我们祝福你们。” 父亲也感慨地说:“看到你们在北大这么努力,这么幸福,我们就放心了。” “我有个约定想和你说。” 苏晚晚在林宇的怀里说。 “什么约定?” “我们每年都回燕园看看,好不好?” 苏晚晚指了指身边的梧桐树,“让这里的每一片叶子,都见证我们的爱情。” “好。” 林宇笑着点了点头,“一言为定。” 第八章:岁月流转燕园情 几年后,林宇博士毕业后,留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,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古籍识别系统,被国家图书馆采用。苏晚晚则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,在北大中文系讲授《唐诗研究》,她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。她还出版了一本研究专著,扉页上写着:“献给燕园的梧桐,和那个陪我在未名湖畔看星星的人。”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,林宇和苏晚晚带着他们的女儿,还有苏晚晚的父母,一起回到了燕园。 “爸爸妈妈,这就是你们相遇的地方吗?” 女儿好奇地问,指着那棵梧桐树。 “是啊,” 苏晚晚笑着说,“就是在这里,妈妈第一次见到了爸爸。” 林宇牵着女儿的手,走到梧桐树下。树干上,刻着的 “晚晚” 和 “林宇” 依旧清晰。“你看,这是爸爸妈妈的名字。” 女儿用小手摸了摸那些刻痕,开心地笑了。 苏晚晚的父母看着眼前的一切,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。母亲感慨地说:“时间过得真快啊,转眼间你们都有孩子了。” “是啊,” 苏晚晚靠在林宇的怀里,“但燕园的风,还是和当年一样甜。” 他们在校园里慢慢走着,女儿在前面跑着跳着,指着博雅塔兴奋地叫着。阳光洒在他们身上,温暖而美好。 “你看,” 苏晚晚笑着说,“我们的故事,正在燕园里继续上演。” 林宇握紧她的手:“而我们的故事,永远是进行时。” 夕阳西下,金色的阳光洒在博雅塔上,将一家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,投在燕园的青石板路上,像一幅永远不会褪色的画。他们知道,无论岁月如何流转,这片见证了他们爱情的燕园土地,会永远带着梧桐叶的清香,温暖而明亮。而父母的理解与支持,就像这燕园的阳光,始终照耀着他们的幸福之路。